Featured image of post 2022 台湾所得税计算懒人包,要怎麽报税才能节税? 累进税率是要怎麽计算? 每项税额代表是什麽意思? 通通一次搞明白

2022 台湾所得税计算懒人包,要怎麽报税才能节税? 累进税率是要怎麽计算? 每项税额代表是什麽意思? 通通一次搞明白

2022 台湾所得税计算懒人包,要怎麽报税才能节税? 累进税率是要怎麽计算? 每项税额代表是什麽意思? 通通一次搞明白

所得税计算年度: 2023,以下皆用 2023 年所得税计算额度去做计算,基本概念一样,但额度可能会每年都有所作调整

钱赚的都不够生活支出了还要缴税?

所得税公式 = 所得总额免税额标准扣除额/列举扣除额特别扣除额 (– 基本生活费差额)= 所得淨额

第一次看到这个公式,真的不晓得公式中的每个名词定义到底是什麽,每次报税的时候都是直接一直按下一步,然后就莫名地完成了报税了

每次心理都会想,都已经赚这麽少了,政府还要从我赚的钱裡面抽走税,那我生活费怎麽办,如果生病医药费要怎麽办,我需要养小孩的育儿费怎麽办,有家人需要扶养照顾的费用怎麽办,钱都已经不够了还抽税,到时候不就都变成负债,赚的都不够花

但最后瞭解了一下公式中每个细项代表的含意是什麽,就会瞭解这些零碎的花费,其实在抽税之前已经有先扣除掉了,就是扣除完的剩馀的费用,才会扣税,简单的说,就是扣除必要支出后,你还有剩馀的收入才会扣税

因通货膨胀,其他生活费等相关必要支出越来越高,所以这些必要支出的扣除额,理论上政府应该会每年针对状况去做调整增减,而因通货膨长导致货币贬值,所以大部分状况应该是,不必缴税的扣除额度应该会每年越来越多

所得税公式到底是扣了什麽税?

所得税公式 = 1. 所得总额2. 免税额3. 标准扣除额/列举扣除额4. 特别扣除额 (– 5. 基本生活费差额)= 所得淨额

让我们来理解那这个所得税公式裡面到底是再算什麽,以及为什麽有这个金额选项

1. 所得总额

对象: 自己 + 抚养人所得

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就是你 那一年(从 1/1 ~ 12/31) 赚了多少钱,就代表你的总所得是多少,所有的税会以你的这个收入为基础,然后扣除其他费用再去做计算

收入可能是一般的薪资收入银行利息收入投资股利收入等等

着作人、稿费、版税、钟点费等费用,在收取的时候,会已经有预扣所得税,所以在报税时不需要再重複被扣缴

项目 所得种类 所得格式 所得发生处所名称 收入总额 必要费用及成本 所得总额 扣缴税额
A 薪资所得 50扣免缴薪资所得 XX 公司 1,000,000 0 0 50,000
B 利息所得 5A金融机构 XX 银行 0 0 2,000 0
C 营利所得 54C股利凭单(87或以后年度股利凭单) 台积电 0 0 3,000 0
D 营利所得 54C信託财产各类所得凭单(87年度或以后年度股利或盈馀)(自益) 0050 0 0 7,000 0
E 着作人、稿费、版税、钟点费等 9B-98着作人非自行出版者[费用率标准30%] XX 出版社 30,000 9,000 0 3,000

在这裡 所得总额 指的会是 收入总额所得总额 的总额,但不包含已经预收的 着作人、稿费、版税、钟点费等

所以所得总额会是,A 的 1,000,000 + B 的 2,000 + C 的 3,000 + D 的 7,000,总共是 1,012,000

2. 免税额

对象: 自己 + 扶养人

每一个人最基本可以扣除的额度,每一个人头的基本生活费

角色 整年免税额度 每月平均免税额度
70 岁以下 一般国民 92,000 7,666
70 岁以上纳税义务人、配偶及受纳税义务人扶养之直系尊亲属 138,000 11,500

若有扶养的话,可以依照这个基本额度去做免税额扣除,所以若扶养了 18 岁儿女 + 61 岁父母 + 71 岁父母,每个人头的免税额度会是:

抚养身分 免税额度
18 岁儿女 92,000
61 岁父母 92,000
71 岁父母 138,000

那总免税额会是 自己 92,000 + 18 岁儿女 92,000 + 61 岁父母 92,000 + 71 岁父母 138,000,总共是 414,000

3. 标准扣除额 / 列举扣除额

标准扣除额列举扣除额 只能二择一,哪个部份可以扣除的金额较大就选哪个

这个扣除额是依照一般人正常生活会遇到的状况 捐赠保险医疗生育灾害损失自用宅购屋利息租屋支出 等事项,一整年会需要的花费来当作扣除额,有点像是政府发给你的一整年的生活费,最低每人生活费可以扣除 120,000,若这些花费低于最低标准 120,000,政府也跟你算 120,000,不会降低扣除标准,少给你生活费

但如果在这些政府规定的项目中,你的花费超过 120,000 的话,可以用你自己列举的项目当作生活费扣除额,但最低标准扣除额不能与自己列举扣除合併计算,所以不是说最低 120,000 然后自己列举 30,000 这样就可以扣除 150,000 只能择一扣除,所以通常会选金额较高的部分当作扣税折抵

标准扣除额 列举扣除额 选择扣除项目 最后折抵扣除额金额
120,000 30,000 标准扣除额 120,000
120,000 150,000 列举扣除额 150,000

3.1 标准扣除额

夫妻双方可以合併申报,标准扣除额的部分就可以合併,但收入的部分也会合併,所以这个部份分开申报或是合併申报并没有差异,没有特别优惠

身分 扣除额
单身 120,000
夫妻 240,000

3.2 列举扣除额

因为你什麽都没做,就有基本的扣除额,所以通常如果要使用列举扣除额的话,大部分都是当年在扣除的项目有额外的花费,像是遇到重大疾病需要大额医药费因为天灾造成财物损失 等状况才会有可能有列举扣除额超过标准扣除额的状况

或者是因为缴税级距太高,像是你额外收入 3,000,000 的部分要缴税 40% 所以要缴 1,200,000,那你可能会想要将这部分的税,捐给你指定的慈善团体作运用,想说全部缴税给政府倒不如捐给你在意的慈善团体,才比较可能会用到列举扣除额

列举扣除额的项目有

  • 捐赠
  • 保险
  • 医疗生育
  • 灾害损失
  • 自用宅购屋利息
  • 租屋支出

若有申报连到到政府纪录,则会预设主动列举上去,若没有的话则需要自行列举,自行列举则需要检附证明文件,所以若有相关的支出可以当作列举支出,相关的证明文件需要保管好,每项的扣除额也有金额上限限制,所以要看看该项目的上限多少,才能够计算出怎样的扣除方式才对自己比较有益

A. 捐赠
A.1 慈善团体
  • 教育 / 文化 / 公益 / 慈善 机构 (团体) 捐赠,或 成立 / 捐赠 / 加入 公益信託财产
  • 政府合法立案的机构 (团体),非对价关係 (对方无提供劳务)
  • 捐赠上限为综合所得总额 20%
A.2 运动员
  • 透过教育部设置的 个人捐赠运动专户 捐赠
  • 捐给配偶或二等亲以内,有亲属关係的运动员不可扣除
  • 无指定捐赠对象: 无金额限制
  • 有指定捐赠对象: 併入慈善团体捐赠上限
A.3 政府机关
  • 对政府捐赠,或国防、劳军、古蹟维护捐赠
  • 政府设立的赈灾帐户
  • 核实认列,无金额限制
A.4 私立学校
  • 透过财团法人私立学校基金会捐款
  • 无指定捐赠对象: 无金额限制
  • 有指定捐赠对象: 捐赠上限为 综合所得总额 50%
A.5 政治献金
  • 对政党、政治团体及拟参选人捐赠
  • 捐赠上限为 综合所得总额 20%,且 不超过 20 万元
  • 个人对同一拟参选人 最高 10 万元
B. 保险
B.1 人身保险费
  • 含寿险、健康险、伤害险、年金险、劳工保险、就业保险、军公教保险、农民保险、学生平安保险、国民年金保险
  • 每人(以被保险人计算) 每年上限 24,000
  • 被保人与要保人必须在同一申报帐户中

A 是哥哥要保人,A 的妈妈是被保人,B 是弟弟申报扶养妈妈,A 没有申报扶养,无法列举扣除保费,B 有扶养,但没有出保费,也不能扣除

B.2 全民健保费
  • 含补充保费
  • 核实认列,无金额上限
  • 以被保险人眷属身分投保,不必与被保险人在同一申报帐户中

A 是哥哥要保人,A 的妈妈是健保依附在 A 上,B 是弟弟申报扶养妈妈,A 没有申报扶养,无法列举扣除保费,B 有扶养,虽然不是依附在 B 上去投保,但仍可扣除保费

C. 医疗生育

适用本人,配偶或抚养亲属

  • 付给公立医院、全民健保特约医院及诊所,或经财政部认定会计纪录完备正确医院的医疗性支出
  • 已有保险给付的部分不能扣除
  • 核实认列,无金额限制
  • 可以列入:因身障装配的助听器、义肢、轮椅等辅具,因牙病而做的镶牙、假牙或牙齿矫正医疗费及器材费
  • 无法列入:医美、坐月子,因为美观而矫正的费用
D. 灾害损失

适用本人,配偶或抚养亲属

  • 造受不可抗力的灾害损失: 地震、风灾、火灾、水灾、虫灾等
  • 灾后 30 天内附证明文件向当地国税局报备并取得灾损证明,或提出能证明损失属实的确切证据
  • 已有保险赔偿、救济金部分则不可扣除
  • 核实认列,无金额限制
E. 自用宅购屋利息

适用本人,配偶或抚养亲属

  • 向金融机构借款办理自用住宅购屋借款的利息支出
  • 房屋为本人、配偶或受抚养亲属登记所有
  • 课税年度在该地址已办妥户籍登记
  • 自住,无出租、非供营业或执行业务使用
  • 每一申报户以 1 屋为限
  • 扣掉储蓄投资特别扣除额后的馀额,每一申报户 上限为 30 万元
F. 租屋支出

适用本人,配偶或抚养直系亲属

  • 在国家境内租屋所支付的租金
  • 自住,无出租、非供营业或执行业务使用
  • 每一申报户 上限为 12 万元
  • 若有申报 自用宅购屋利息,则不可再扣除 租屋支出

通常这一项 目前(2022) 一般的租屋族是看的到吃不到

F.1 一年扣除上限为 12 万

表示每月的租金 1 万以下才能够扣除折抵为免税,如果到大都市租屋的话,大部分租金费用都是高于 1 万,所以高于 1 万部份的租金还是要自付,无法扣除

F.2 能够申报扣除,表示租金必须合法认列为房东收入

当你能够合法申报扣除租金,表示政府也知道房东是有额外的房租收入,所以你扣除的项目,是房东需要额外缴税的部分,缴的税多寡要看房东原本的收入多寡去判断级距

若以每月房租 20,000 ,每年 240,000 的收入,来计算房东在不同级距需要缴的税

课税级距 整年课税金额 分摊到每月租金额外金额
5% 12,000 1,000
12% 28,800 2,400
20% 48,000 4,000
30% 72,000 6,000
40% 96,000 8,000

最后方的 分摊到每月租金额外金额 表示是房东每个月须要额外付出的成本,所以必须要加入这些金额,才能够让房东能有与之前一样的收益,所以若房东课税级距越高的话,需要加租金额则会越高,反而会造成租屋成本更加增加,原本房租 20,000 可能会变成 22,400(5% 课税级距)24,000(12% 课税级距) 甚至更多,但是租屋租金变高,扣税额度上限还是 12 万,所以租客反而房租变更高

而且一但申报就没有回头路了,政府马上就知道房东有租屋去赚取收入,以后想躲都躲不掉,所以目前很少有房东愿意让租屋族合法申报课税,租客也不会须申报,因为申报后对租客(涨房租)房东(额外多缴税)双方都不利

但还是希望整个台湾租屋的市场能够更加完善,这个就要看看未来的法令修正,能不能让整个租屋的市场正加健全,租客能够房租不要涨太高,且真的利用收租来当作收入的房东能够实际的被扣到税

4. 特别扣除额

如果每个人有特别的状况,像是有身心障碍身分有小孩需要上学等等,可以有特别的费用可以扣除免缴税,所以要看自己是否符合某些条件,再来看看自己的扣除额度有多少

项目 扣除金额
薪资特别扣除额/薪资必要费用 207,000每项限收入的 3%
身心障碍特别扣除额 207,000
幼儿学前特别扣除额 120,000
教育学费特别扣除额 25,000
储蓄投资特别扣除额 270,000
长期照顾特别扣除额 120,000
财产交易损失扣除额 买卖房子,财产交易损失金额折抵

4.1 薪资特别扣除额 / 薪资必要费用

适用本人,配偶或抚养直系亲属

薪资特别扣除额薪资必要费用 只能二择一,哪个部份可以扣除的金额较大就选哪个

必须要有薪资收入,才可以有薪资特别扣除额,所以若是退休或是无业的话,则没有此特别扣除额

A. 薪资特别扣除额

每人最高可扣除 207,000,若年收入低于 207,000,则以实际收入扣除,例如年收入 30,000,则只能扣除 30,000

B. 薪资必要费用

这个费用包含 职业专用服装费进修训练费职业上工具支出每项申报上限为收入的 3%,所以三项申报到满可以到收入的 9%,并须附上个人薪资费用申报表、凭证及相关证明文件。

项目收入 每项申报上限 3% 金额 三项申报最高上限 9%
30,000 900 2,700
100,000 3,000 9,000
200,000 6,000 18,000
2,300,000 69,000 207,000

而每项申报上限金额加总要超过 207,000 时,选择这个项目去申报才划算,而收入要超过 2,300,000,且每个项目都能够申报满 3% 去申报才划算

有些行业如艺人水电工网红等有机会用到,一些设备如麦克风、录音工具、灯光等等的道具,相关设备都有机会扣除,所以平时必须把所有凭证都收集起来来当作报税使用,但若收入没有超过 2,300,000,则还是使用 薪资特别扣除额 去折抵扣税比较划算

项目 说明
职业专用服装费 从事职业所必需穿着且非供日常生活穿着使用之特殊服装或表演专用服装,其购置、租用、清洁及维护费用。
进修训练费 参加符合规定之机构开设职务上、工作上或法令要求所需特定技能或专业知识相关课程之训练费用
职业上工具支出 购置专供职务上或工作上使用书籍、期刊及工具之支出。但其效能非 2 年内所能耗竭且支出超过 8 万元者,应逐年摊提折旧或摊销费用,应採用平均法,耐用年数为 3 年
B - 职业上工具支出

若收入为 7,000,000,因工作需要购买摄影器材花费 720,000,因符合职业上工具支出,且非 2 年内所能耗竭及支出超过 8 万元,所以可以分 3 年平均摊提折旧费用,720,000 分 3 年平均每年 240,000

但收入 7,000,000职业上工具支出 申报上限为收入的 3%,所以实际可申报的上限为 210,000 (7,000,000 * 3%),所以最后只能申报 210,000

项目 案例 1 案例 2 案例 3
收入 7,000,000 7,000,000 2,300,000
申报收入上限 3% 210,000 210,000 69,000
工具支出 720,000 80,000 207000
分 3 年摊提折旧平均每年费用 240,000 26,666 69,000
最后申报金额 210,000 26,666 69,000

案例 1 的最后申报金额为 210,000,所以超过 薪资特别扣除额 207,000,所以使用薪资必要费用申报会比较划算

案例 2 的最后申报金额为 26,666,若与其他 职业专用服装费进修训练费 的费用加总有超过 薪资特别扣除额 207,000,申报才比较划算,不然的话就直接使用原本的 薪资特别扣除额 207,000 申报就好

案例 2 的最后申报金额为 69,000,若与其他 职业专用服装费进修训练费 的费用加总有超过 薪资特别扣除额 207,000,申报才比较划算,不然的话就直接使用原本的 薪资特别扣除额 207,000 申报就好

因为工具支出当符合 非 2 年内所能耗竭且支出超过 8 万元,都必须分 3 年平均摊提,不能前面报多,后面报少,只能使用平均的方式摊提,所以会导致能够申报的额度降低,除非其他的费用能够加总超过 薪资特别扣除额 207,000,不然通常使用薪资必要费用申报扣除的费用都很少

4.2 身心障碍特别扣除额

适用本人,配偶或抚养亲属

领有身心障碍手册,医师诊断证明书影本,不限等级,每人可扣除 207,000,不能用重大伤病卡替代身心障碍手册影本

身心障碍综合所得税优惠,对领取身障生活补助影响

补助的条件是以 「全家的收入/财产」 来算的。那麽 「全家」的定义 依社会救助法第5条,应包括:配偶一亲等直系血亲同一户籍共同生活之其他直系血亲、认列综合所得税扶养亲属免税额之纳税义务人。

假设 A 小王 为身心障碍人士,B 老王A 小王 列为扶养人,则 B 老王 就享有 「身心障碍扣除额 207,000」,但 B 老王 会计算为 A 小王「全家的收入」,所以当 全家的收入/财产变高,就有可能让身障者 A 小王 不符合领生活补助的条件,导致因小失大的状况发生,因此要特别注意。

4.3 幼儿学前特别扣除额

适用受抚养子女

家中有 5 岁以下幼儿,可扶养且使用幼儿学前扣除额,每人最高 120,000

无法使用「幼儿学前特别扣除额」条件
  1. 减除幼儿学前扣除额+长期照顾特别扣除额后,全年综合所得税、配偶的薪资所得、各类所得分开计算税额,税率 20% 以上
  2. 选择股利所得28% 单一税率 分开计算
  3. 基本所得超过 6,700,000

4.4 教育学费特别扣除额

适用受抚养子女

扶养大专院校以上的子女,就可扣除教育学费特别扣除额,每人最多 25,000

低于 25,000 以实际金额扣除。如接受政府补助,需扣除补助,剩下馀额再申报。

无法使用「教育学费特别扣除额」条件
  • 就读空大、空中专校及五专前 3 年不适用教育学费特别扣除额。

4.5 储蓄投资特别扣除额

适用本人,配偶或抚养亲属

一户有 270,000 以内的存款利息所得就能扣除

储蓄投资类型
  • 存款利息 (所得格式为5A金融机构)
  • 储蓄性质信託资金收益
  • 放弃适用缓课规定或送存集保公司时之营利所得
  • 87 年 12 月 31 日以前取得公开发行并上市之缓课记名股票,于转让、赠与或作为遗产分配 (所得格式为71M)

4.6 长期照顾特别扣除额

适用本人,配偶或抚养亲属

有请看护,或是入住长照机构,就可以使用此扣除额,每人最高 120,000,详细规范如下方。

  1. 符合「外国人从事就业服务法第 46 条第 1 项第 8 款至第 11 款工作资格及审查标准」第 2 条第 1 项规定得聘僱外籍家庭看护工资格的被看护者
  2. 依长期照顾服务法第 8 条第 2 项规定接受评估,失能等级为第 2 级至第 8 级且使用长期照顾给付及支付基准服务
  3. 入住住宿式服务机构全年达 90 日
无法使用「教育学费特别扣除额」条件
  1. 减除幼儿学前扣除额+长期照顾特别扣除额后,全年综合所得税、配偶的薪资所得、各类所得分开计算税额,税率 20% 以上
  2. 选择股利所得28% 单一税率 分开计算
  3. 基本所得超过 6,700,000

4.7 财产交易损失扣除额

适用本人,配偶或抚养亲属

买卖房子时,若有损失金额,可以抵扣当年度的财产交易所得

如果当年度财产交易所得无法抵销,在往后 3 年内都可以再抵扣

只能折抵财产交易所得,其他类型所得无法折抵

5. 基本生活费差额

适用本人,配偶或抚养亲属

基本生活费为每人 192,000,基本生活费是政府认为一个人维持一整年生活基本需求需要的钱,所以花费在基本生活费以内都是当作免税额度,你的生活救命钱不会课税

2. 免税额3. 标准扣除额/列举扣除额4. 特别扣除额 这些会当作是你生活 真实的花费金额

基本生活费差额 = 基本生活费 * 申报人数 - 真实的花费金额

所以当你真实花费金额比预估的基本生活费 ,计算出来的差额,会当作 额外的免税扣除额

但当你真实花费金额比预估的基本生活费 ,计算出来的差额是负数以下,就当作 没有这个差额可以扣除

基本生活费差额差额 说明 结果
正数 花费比政府预估的 差额部分当作 额外的免税扣除额
0 以下负数 花费比政府预估的 没有可额外扣除额度

5.1 基本生活费差额计算

2. 免税额3. 标准扣除额/列举扣除额4. 特别扣除额真实花费金额,但不能包含下列额度

  • 薪资所得特别扣除额
  • 财产交易损失扣除额

所以如果有不同的报税状况,来计算基本生活费差额,则会像这样

项目 A. 单身 B. 夫妻 C. 四口之家(含大专院校1人) D. 六口之家(含大专院校、5岁以下及须长期照顾之身心失能者各1人)
2. 免税额 92,000 184,000 (92,000 * 2) 368,000 (92,000 * 4) 552,000 (92,000 * 6)
3. 标准扣除额/列举扣除额 120,000 240,000 (120,000 * 2) 240,000 (120,000 * 2) 240,000 (120,000 * 2)
4. 特别扣除额 - 储蓄投资 15,000 30,000 30,000 30,000
4. 特别扣除额 - 身心障碍 0 0 0 0
4. 特别扣除额 - 教育学费 0 0 25,000 25,000
4. 特别扣除额 - 幼儿学前 0 0 0 120,000
4. 特别扣除额 - 长期照顾 0 0 0 120,000
真实的花费金额 227,000 479,000 663,000 1,087,000
基本生活费金额 192,000 384,000 (192,000 * 2) 768,000 (192,000 * 4) 1,152,000 (192,000 * 6)
基本生活费差额 -35,000 => 0 -95,000 => 0 105,000 65,000

这样算下来 A. 单身B. 夫妻 因为花费比较多,所以没有额外的免税扣除额

C. 四口之家(含大专院校1人) 则有 105,000 额外的免税扣除额

D. 六口之家(含大专院校、5岁以下及须长期照顾之身心失能者各1人) 则有 65,000 额外的免税扣除额

计算所得淨额

所得税公式 = 1. 所得总额2. 免税额3. 标准扣除额/列举扣除额4. 特别扣除额 (– 5. 基本生活费差额)= 所得淨额

在知道所有的税的金额怎麽来的之后,就可以知道抽得税是要扣除基本一般日常所需后,有剩馀的部分才会扣税

所以现在就可以来计算各个不同状况,需要扣税的 所得淨额 是多少,假设每个可以工作的人,年收入是 700,000

项目 A. 单身 B. 夫妻 C. 四口之家(含大专院校1人) D. 六口之家(含大专院校、5岁以下及须长期照顾之身心失能者各1人)
1. 所得总额 700,000 1,400,000 1,400,000 1,400,000
2. 免税额 92,000 184,000 (92,000 * 2) 368,000 (92,000 * 4) 552,000 (92,000 * 6)
3. 标准扣除额/列举扣除额 120,000 240,000 (120,000 * 2) 240,000 (120,000 * 2) 240,000 (120,000 * 2)
4. 特别扣除额 - 储蓄投资 15,000 30,000 30,000 30,000
4. 特别扣除额 - 身心障碍 0 0 0 0
4. 特别扣除额 - 教育学费 0 0 25,000 25,000
4. 特别扣除额 - 幼儿学前 0 0 0 120,000
4. 特别扣除额 - 长期照顾 0 0 0 120,000
真实的花费金额 227,000 479,000 663,000 1,087,000
基本生活费金额 192,000 384,000 (192,000 * 2) 768,000 (192,000 * 4) 1,152,000 (192,000 * 6)
基本生活费差额 -35,000 => 0 -95,000 => 0 105,000 65,000
4. 特别扣除额 - 薪资所得 207,000 414,000 (207,000 * 2) 414,000 (207,000 * 2) 414,000 (207,000 * 2)
4. 特别扣除额 - 财产交易损失 0 0 0 0
所得淨额 266,000 532,000 218,000 -166,000

A. 单身所得淨额 266,000

1. 所得总额 (700,000)2. 免税额 (92,000)3. 标准扣除额/列举扣除额 (120,000)4. 特别扣除额 (15,000 + 207,000) (– 5. 基本生活费差额 (0)) = 266,000

B. 夫妻所得淨额 532,000

1. 所得总额 (1,400,000)2. 免税额 (184,000)3. 标准扣除额/列举扣除额 (240,000)4. 特别扣除额 (30,000 + 414,000) (– 5. 基本生活费差额 (0)) = 532,000

C. 四口之家 (含大专院校1人) 所得淨额 218,000

1. 所得总额 (1,400,000)2. 免税额 (368,000)3. 标准扣除额/列举扣除额 (240,000)4. 特别扣除额 (30,000 + 25,000 + 414,000) (– 5. 基本生活费差额 (105,000)) = 218,000

D. 六口之家 (含大专院校、5岁以下及须长期照顾之身心失能者各1人) 所得淨额 -166,000

1. 所得总额 (1,400,000)2. 免税额 (552,000)3. 标准扣除额/列举扣除额 (240,000)4. 特别扣除额 (30,000 + 25,000 + 120,000 + 120,000 + 414,000) (– 5. 基本生活费差额 (65,000)) = -166,000

所得淨额为负,免缴税

计算所得税,看懂综合所得税税率级距表

所得税公式 = 1. 所得总额2. 免税额3. 标准扣除额/列举扣除额4. 特别扣除额 (– 5. 基本生活费差额)= 所得淨额

在使用所得税公式计算后,可以知道扣除完一些免税额度后,自己的额外需要扣税的所得淨额是多少,用所得淨额可以去计算自己要缴的税有多少

但所得税是累进税率,当你的所得淨额越多,需要缴的税 % 数 也会越来越高,然后大家会很常看到下面这张所得税表

综合所得淨额 税率 累进差额
0 ~ 540,000 5% 0
超过 540,000 ~ 1,210,000 12% 37,800
超过 1,210,000 ~ 2,420,000 20% 134,600
超过 2,420,000 ~ 4,530,000 30% 376,600
超过 4,530,000 以上 40% 829,600

之前看到这张表会有些疑问

  1. 所得淨额超过 540,000 然后税率直接从 5% 变成 12% ? 多赚超过 1 块就要多缴那麽多税? 也太坑了
  2. 累进差额是在干嘛?

1. 累进税率计算方式?

在这裡的累进税率其实是分开计算的 540,000 以下的金额税率是 5%,金额在 540,000 ~ 1,210,000 之间的所得淨额税率才是 12%,不会有重複课税的状况

所以假如我现在的 所得淨额5,000,000,那放到这张综合所得税税率级距表会看到税是这样课徵的

综合所得淨额范围 计算金额 税率 课税金额 (计算金额*税率)
0 ~ 540,000 540,000 5% 27,000
超过 540,000 ~ 1,210,000 670,000 12% 80,400
超过 1,210,000 ~ 2,420,000 1,210,000 20% 242,000
超过 2,420,000 ~ 4,530,000 2,110,000 30% 633,000
超过 4,530,000 以上 470,000 40% 188,000

计算金额的加总 540,000 + 670,000 + 1,210,000 + 2,110,000 + 470,000所得淨额5,000,000,但每个金额是分段课徵不同税率级距的税

所以总税额会是 27,000 + 80,400 + 242,000 + 633,000 + 188,000 总共是 1,170,400 的所得税,佔所有 所得淨额23.408% (1,170,400 / 5,000,000),不是全部都课 40%,但这个金额对于一般上班族还是有点痛

2. 那累进差额是在干嘛?

那到这裡会有些疑问,如果累进税率是这样计算,那原本 综合所得税税率级距表 中的 累进差额 到底是在干嘛?

这个 累进差额 其实就只是让你比较好计算,不需要分段计算这麽麻烦,让你直接用 所得淨额 去乘以 累进税率,最后再扣掉累进差额就可以获得最后要缴的税

所以 所得淨额5,000,000,直接乘以累进税率 40% 会得到 2,000,000,然后再扣掉 累进差额829,600,就可以获得要缴的税是 1170400 (2,000,000 - 829,600),与上面计算的累进税率所得税是一样的

所以累进差额就是他直接帮你计算前面额外多扣的税有多少数值而已

累进差额计算方式

A. 累进税率 40%
综合所得淨额范围 计算金额 原始税率 差额税率 差额金额 (计算金额*差额税率)
0 ~ 540,000 540,000 5% 35% 189,000
超过 540,000 ~ 1,210,000 670,000 12% 28% 187,600
超过 1,210,000 ~ 2,420,000 1,210,000 20% 20% 242,000
超过 2,420,000 ~ 4,530,000 2,110,000 30% 10% 211,000
超过 4,530,000 以上 470,000 40% 0% 0

所有差额金额加总 189,000 + 187,600 + 242,000 + 211,000829,600,为 累进税率 40%累进差额

B. 累进税率 30%
综合所得淨额范围 计算金额 原始税率 差额税率 差额金额 (计算金额*差额税率)
0 ~ 540,000 540,000 5% 25% 135,000
超过 540,000 ~ 1,210,000 670,000 12% 18% 120,600
超过 1,210,000 ~ 2,420,000 1,210,000 20% 10% 121,000
超过 2,420,000 ~ 4,530,000 2,110,000 30% 0% 0

所有差额金额加总 135,000 + 120,600 + 121,000376,600,为 累进税率 30%累进差额

C. 累进税率 20%
综合所得淨额范围 计算金额 原始税率 差额税率 差额金额 (计算金额*差额税率)
0 ~ 540,000 540,000 5% 15% 81,000
超过 540,000 ~ 1,210,000 670,000 12% 8% 53,600
超过 1,210,000 ~ 2,420,000 1,210,000 20% 0% 0

所有差额金额加总 81,000 + 53,600134,600,为 累进税率 20%累进差额

D. 累进税率 12%
综合所得淨额范围 计算金额 原始税率 差额税率 差额金额 (计算金额*差额税率)
0 ~ 540,000 540,000 5% 7% 37800
超过 540,000 ~ 1,210,000 670,000 12% 0% 0

所有差额金额为 37,800,为 累进税率 12%累进差额

扶养

注意,受抚养的人的所得也要一起申报,会一起纳入所得税,若受抚养人所得低于 免税额扣除额 总额,就可以节税

扶养的条件

1. 本人或配偶直系亲属

不用同住,不用同户籍,但需要有扶养事实

年满60岁:

  • 可无条件申报

未满60岁:

  • 年收入 ( 纳税所得 ) 未达NT$ 192,000
  • 领有身心障碍证明
  • 符合长照扣除额资格、身体障碍、精神障碍、智能障碍、重大疾病就医疗养或尚未康復无法工作或须长期治疗(须检附医生证明)
  • 受监护宣告,尚未撤销

注意事项:

若是兄弟姊妹 2 人以上共同扶养直系尊亲属,应由兄弟姊妹间协议推定其中 1 人申报扶养,不能重複申报

2. 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未满 20 岁且未婚

  • 可无条件申报

年满 20 岁:

  • 仍在校就学,检附当年度学费收据、学生证正反面影本、在学证明书或毕业证书影本
  • 领有身心障碍证明
  • 符合长照扣除额资格、身体障碍、精神障碍、智能障碍、重大疾病就医疗养或尚未康復无法工作或须长期治疗(须检附医生证明)
  • 受监护宣告,尚未撤销

注意事项:

  • 暑修、补习班、国小师资班、就读语言学校不算是「就学」
  • 一般大学、日夜间部、空大、国外留学(具有正式学籍)及军校才符合「就学」资格

3. 本人其他亲属或家属(如伯、姪、甥、舅、孙等)

未满20岁且未婚:

  • 可无条件申报

年满20岁:

  • 仍在校就学,检附当年度学费收据、学生证正反面影本、在学证明书或毕业证书影本
  • 领有身心障碍证明
  • 符合长照扣除额资格、身体障碍、精神障碍、智能障碍、重大疾病就医疗养或尚未康復无法工作或须长期治疗(须检附医生证明)
  • 受监护宣告,尚未撤销

注意事项:

  • 同居一起生活
  • 非同一户籍者,须提出受扶养切结书
  • 暑修、补习班、国小师资班、就读语言学校不算是「就学」
  • 一般大学、日夜间部、空大、国外留学(具有正式学籍)及军校才符合「就学」资格

扶养亲属所得税节税

扶养亲属虽能减免免税额、扣除额,但扶养亲属的收入也会一同併入你的应税所得

假如你欲申报扶养已经退休的父母亲,然而,父母每年的股票利息股票交易所得银行利息收入土地交易所得等等,均须由申报者纳税

是否可节税 节税条件
免税额 + 扣除额 + 基本生活费 > 扶养亲属所得
免税额 + 扣除额 + 基本生活费 < 扶养亲属所得

扶养常见问题

Q1. 扶养顺位

  1. 直系血亲尊亲属
  2. 直系血亲卑亲属
  3. 家属
  4. 兄弟姊妹
  5. 家长
  6. 配偶父母
  7. 儿子、儿媳妇、女婿

Q2. 扶养亲属要同居且同一户籍吗?

角色 说明
自己以及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 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无须同居,也无须同一户籍,可以直接在系统上申报扶养
自己以及配偶的其他亲属 ( 叔、伯、舅、姪、甥、媳、孙 ) 同一户籍者,可直接申报、非同一户籍者,则要提供受扶养切结书

Q3. 可以申报扶养兄弟姐妹的小孩吗?

扶养条件

  • 同居事实 + 同一户籍
  • 非同一户籍须提出受扶养切结书
  • 得提出兄弟姐妹无法扶养小孩的证明
  • 你符合优先扶养顺位 ( 民法第 1115 条 )
条件 说明
小孩未满 20 岁且未婚 可以申报扶养
小孩已超过 20 岁 提出就学证明、无谋生能力等证明文件

Q4. 国外留学的子女可以申报扶养吗?

20 岁以上子女若仍在国外就学,仍可以申报扶养。需要提出缴费证明国外学校学生证等就学证明。

在国外游学、国外就读语言学校,国税局解释,因性质近似于进修补习不具学籍不符合申报条件

参考资料

扣除额

薪资

基本生活费

扶养

股利

捐款

退税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All rights reserved,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
Built with Hugo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