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2022 台灣所得稅計算懶人包,要怎麼報稅才能節稅? 累進稅率是要怎麼計算? 每項稅額代表是什麼意思? 通通一次搞明白

2022 台灣所得稅計算懶人包,要怎麼報稅才能節稅? 累進稅率是要怎麼計算? 每項稅額代表是什麼意思? 通通一次搞明白

2022 台灣所得稅計算懶人包,要怎麼報稅才能節稅? 累進稅率是要怎麼計算? 每項稅額代表是什麼意思? 通通一次搞明白

所得稅計算年度: 2023,以下皆用 2023 年所得稅計算額度去做計算,基本概念一樣,但額度可能會每年都有所作調整

錢賺的都不夠生活支出了還要繳稅?

所得稅公式 = 所得總額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 (– 基本生活費差額)= 所得淨額

第一次看到這個公式,真的不曉得公式中的每個名詞定義到底是什麼,每次報稅的時候都是直接一直按下一步,然後就莫名地完成了報稅了

每次心理都會想,都已經賺這麼少了,政府還要從我賺的錢裡面抽走稅,那我生活費怎麼辦,如果生病醫藥費要怎麼辦,我需要養小孩的育兒費怎麼辦,有家人需要扶養照顧的費用怎麼辦,錢都已經不夠了還抽稅,到時候不就都變成負債,賺的都不夠花

但最後瞭解了一下公式中每個細項代表的含意是什麼,就會瞭解這些零碎的花費,其實在抽稅之前已經有先扣除掉了,就是扣除完的剩餘的費用,才會扣稅,簡單的說,就是扣除必要支出後,你還有剩餘的收入才會扣稅

因通貨膨脹,其他生活費等相關必要支出越來越高,所以這些必要支出的扣除額,理論上政府應該會每年針對狀況去做調整增減,而因通貨膨長導致貨幣貶值,所以大部分狀況應該是,不必繳稅的扣除額度應該會每年越來越多

所得稅公式到底是扣了什麼稅?

所得稅公式 = 1. 所得總額2. 免稅額3. 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4. 特別扣除額 (– 5. 基本生活費差額)= 所得淨額

讓我們來理解那這個所得稅公式裡面到底是再算什麼,以及為什麼有這個金額選項

1. 所得總額

對象: 自己 + 撫養人所得

這個應該不難理解,就是你 那一年(從 1/1 ~ 12/31) 賺了多少錢,就代表你的總所得是多少,所有的稅會以你的這個收入為基礎,然後扣除其他費用再去做計算

收入可能是一般的薪資收入銀行利息收入投資股利收入等等

著作人、稿費、版稅、鐘點費等費用,在收取的時候,會已經有預扣所得稅,所以在報稅時不需要再重複被扣繳

項目 所得種類 所得格式 所得發生處所名稱 收入總額 必要費用及成本 所得總額 扣繳稅額
A 薪資所得 50扣免繳薪資所得 XX 公司 1,000,000 0 0 50,000
B 利息所得 5A金融機構 XX 銀行 0 0 2,000 0
C 營利所得 54C股利憑單(87或以後年度股利憑單) 台積電 0 0 3,000 0
D 營利所得 54C信託財產各類所得憑單(87年度或以後年度股利或盈餘)(自益) 0050 0 0 7,000 0
E 著作人、稿費、版稅、鐘點費等 9B-98著作人非自行出版者[費用率標準30%] XX 出版社 30,000 9,000 0 3,000

在這裡 所得總額 指的會是 收入總額所得總額 的總額,但不包含已經預收的 著作人、稿費、版稅、鐘點費等

所以所得總額會是,A 的 1,000,000 + B 的 2,000 + C 的 3,000 + D 的 7,000,總共是 1,012,000

2. 免稅額

對象: 自己 + 扶養人

每一個人最基本可以扣除的額度,每一個人頭的基本生活費

角色 整年免稅額度 每月平均免稅額度
70 歲以下 一般國民 92,000 7,666
70 歲以上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受納稅義務人扶養之直系尊親屬 138,000 11,500

若有扶養的話,可以依照這個基本額度去做免稅額扣除,所以若扶養了 18 歲兒女 + 61 歲父母 + 71 歲父母,每個人頭的免稅額度會是:

撫養身分 免稅額度
18 歲兒女 92,000
61 歲父母 92,000
71 歲父母 138,000

那總免稅額會是 自己 92,000 + 18 歲兒女 92,000 + 61 歲父母 92,000 + 71 歲父母 138,000,總共是 414,000

3. 標準扣除額 / 列舉扣除額

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 只能二擇一,哪個部份可以扣除的金額較大就選哪個

這個扣除額是依照一般人正常生活會遇到的狀況 捐贈保險醫療生育災害損失自用宅購屋利息租屋支出 等事項,一整年會需要的花費來當作扣除額,有點像是政府發給你的一整年的生活費,最低每人生活費可以扣除 120,000,若這些花費低於最低標準 120,000,政府也跟你算 120,000,不會降低扣除標準,少給你生活費

但如果在這些政府規定的項目中,你的花費超過 120,000 的話,可以用你自己列舉的項目當作生活費扣除額,但最低標準扣除額不能與自己列舉扣除合併計算,所以不是說最低 120,000 然後自己列舉 30,000 這樣就可以扣除 150,000 只能擇一扣除,所以通常會選金額較高的部分當作扣稅折抵

標準扣除額 列舉扣除額 選擇扣除項目 最後折抵扣除額金額
120,000 30,000 標準扣除額 120,000
120,000 150,000 列舉扣除額 150,000

3.1 標準扣除額

夫妻雙方可以合併申報,標準扣除額的部分就可以合併,但收入的部分也會合併,所以這個部份分開申報或是合併申報並沒有差異,沒有特別優惠

身分 扣除額
單身 120,000
夫妻 240,000

3.2 列舉扣除額

因為你什麼都沒做,就有基本的扣除額,所以通常如果要使用列舉扣除額的話,大部分都是當年在扣除的項目有額外的花費,像是遇到重大疾病需要大額醫藥費因為天災造成財物損失 等狀況才會有可能有列舉扣除額超過標準扣除額的狀況

或者是因為繳稅級距太高,像是你額外收入 3,000,000 的部分要繳稅 40% 所以要繳 1,200,000,那你可能會想要將這部分的稅,捐給你指定的慈善團體作運用,想說全部繳稅給政府倒不如捐給你在意的慈善團體,才比較可能會用到列舉扣除額

列舉扣除額的項目有

  • 捐贈
  • 保險
  • 醫療生育
  • 災害損失
  • 自用宅購屋利息
  • 租屋支出

若有申報連到到政府紀錄,則會預設主動列舉上去,若沒有的話則需要自行列舉,自行列舉則需要檢附證明文件,所以若有相關的支出可以當作列舉支出,相關的證明文件需要保管好,每項的扣除額也有金額上限限制,所以要看看該項目的上限多少,才能夠計算出怎樣的扣除方式才對自己比較有益

A. 捐贈
A.1 慈善團體
  • 教育 / 文化 / 公益 / 慈善 機構 (團體) 捐贈,或 成立 / 捐贈 / 加入 公益信託財產
  • 政府合法立案的機構 (團體),非對價關係 (對方無提供勞務)
  • 捐贈上限為綜合所得總額 20%
A.2 運動員
  • 透過教育部設置的 個人捐贈運動專戶 捐贈
  • 捐給配偶或二等親以內,有親屬關係的運動員不可扣除
  • 無指定捐贈對象: 無金額限制
  • 有指定捐贈對象: 併入慈善團體捐贈上限
A.3 政府機關
  • 對政府捐贈,或國防、勞軍、古蹟維護捐贈
  • 政府設立的賑災帳戶
  • 核實認列,無金額限制
A.4 私立學校
  • 透過財團法人私立學校基金會捐款
  • 無指定捐贈對象: 無金額限制
  • 有指定捐贈對象: 捐贈上限為 綜合所得總額 50%
A.5 政治獻金
  • 對政黨、政治團體及擬參選人捐贈
  • 捐贈上限為 綜合所得總額 20%,且 不超過 20 萬元
  • 個人對同一擬參選人 最高 10 萬元
B. 保險
B.1 人身保險費
  • 含壽險、健康險、傷害險、年金險、勞工保險、就業保險、軍公教保險、農民保險、學生平安保險、國民年金保險
  • 每人(以被保險人計算) 每年上限 24,000
  • 被保人與要保人必須在同一申報帳戶中

A 是哥哥要保人,A 的媽媽是被保人,B 是弟弟申報扶養媽媽,A 沒有申報扶養,無法列舉扣除保費,B 有扶養,但沒有出保費,也不能扣除

B.2 全民健保費
  • 含補充保費
  • 核實認列,無金額上限
  • 以被保險人眷屬身分投保,不必與被保險人在同一申報帳戶中

A 是哥哥要保人,A 的媽媽是健保依附在 A 上,B 是弟弟申報扶養媽媽,A 沒有申報扶養,無法列舉扣除保費,B 有扶養,雖然不是依附在 B 上去投保,但仍可扣除保費

C. 醫療生育

適用本人,配偶或撫養親屬

  • 付給公立醫院、全民健保特約醫院及診所,或經財政部認定會計紀錄完備正確醫院的醫療性支出
  • 已有保險給付的部分不能扣除
  • 核實認列,無金額限制
  • 可以列入:因身障裝配的助聽器、義肢、輪椅等輔具,因牙病而做的鑲牙、假牙或牙齒矯正醫療費及器材費
  • 無法列入:醫美、坐月子,因為美觀而矯正的費用
D. 災害損失

適用本人,配偶或撫養親屬

  • 造受不可抗力的災害損失: 地震、風災、火災、水災、蟲災等
  • 災後 30 天內附證明文件向當地國稅局報備並取得災損證明,或提出能證明損失屬實的確切證據
  • 已有保險賠償、救濟金部分則不可扣除
  • 核實認列,無金額限制
E. 自用宅購屋利息

適用本人,配偶或撫養親屬

  • 向金融機構借款辦理自用住宅購屋借款的利息支出
  • 房屋為本人、配偶或受撫養親屬登記所有
  • 課稅年度在該地址已辦妥戶籍登記
  • 自住,無出租、非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
  • 每一申報戶以 1 屋為限
  • 扣掉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後的餘額,每一申報戶 上限為 30 萬元
F. 租屋支出

適用本人,配偶或撫養直系親屬

  • 在國家境內租屋所支付的租金
  • 自住,無出租、非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
  • 每一申報戶 上限為 12 萬元
  • 若有申報 自用宅購屋利息,則不可再扣除 租屋支出

通常這一項 目前(2022) 一般的租屋族是看的到吃不到

F.1 一年扣除上限為 12 萬

表示每月的租金 1 萬以下才能夠扣除折抵為免稅,如果到大都市租屋的話,大部分租金費用都是高於 1 萬,所以高於 1 萬部份的租金還是要自付,無法扣除

F.2 能夠申報扣除,表示租金必須合法認列為房東收入

當你能夠合法申報扣除租金,表示政府也知道房東是有額外的房租收入,所以你扣除的項目,是房東需要額外繳稅的部分,繳的稅多寡要看房東原本的收入多寡去判斷級距

若以每月房租 20,000 ,每年 240,000 的收入,來計算房東在不同級距需要繳的稅

課稅級距 整年課稅金額 分攤到每月租金額外金額
5% 12,000 1,000
12% 28,800 2,400
20% 48,000 4,000
30% 72,000 6,000
40% 96,000 8,000

最後方的 分攤到每月租金額外金額 表示是房東每個月須要額外付出的成本,所以必須要加入這些金額,才能夠讓房東能有與之前一樣的收益,所以若房東課稅級距越高的話,需要加租金額則會越高,反而會造成租屋成本更加增加,原本房租 20,000 可能會變成 22,400(5% 課稅級距)24,000(12% 課稅級距) 甚至更多,但是租屋租金變高,扣稅額度上限還是 12 萬,所以租客反而房租變更高

而且一但申報就沒有回頭路了,政府馬上就知道房東有租屋去賺取收入,以後想躲都躲不掉,所以目前很少有房東願意讓租屋族合法申報課稅,租客也不會須申報,因為申報後對租客(漲房租)房東(額外多繳稅)雙方都不利

但還是希望整個台灣租屋的市場能夠更加完善,這個就要看看未來的法令修正,能不能讓整個租屋的市場正加健全,租客能夠房租不要漲太高,且真的利用收租來當作收入的房東能夠實際的被扣到稅

4. 特別扣除額

如果每個人有特別的狀況,像是有身心障礙身分有小孩需要上學等等,可以有特別的費用可以扣除免繳稅,所以要看自己是否符合某些條件,再來看看自己的扣除額度有多少

項目 扣除金額
薪資特別扣除額/薪資必要費用 207,000每項限收入的 3%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207,000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120,000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 25,000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270,000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 120,000
財產交易損失扣除額 買賣房子,財產交易損失金額折抵

4.1 薪資特別扣除額 / 薪資必要費用

適用本人,配偶或撫養直系親屬

薪資特別扣除額薪資必要費用 只能二擇一,哪個部份可以扣除的金額較大就選哪個

必須要有薪資收入,才可以有薪資特別扣除額,所以若是退休或是無業的話,則沒有此特別扣除額

A. 薪資特別扣除額

每人最高可扣除 207,000,若年收入低於 207,000,則以實際收入扣除,例如年收入 30,000,則只能扣除 30,000

B. 薪資必要費用

這個費用包含 職業專用服裝費進修訓練費職業上工具支出每項申報上限為收入的 3%,所以三項申報到滿可以到收入的 9%,並須附上個人薪資費用申報表、憑證及相關證明文件。

項目收入 每項申報上限 3% 金額 三項申報最高上限 9%
30,000 900 2,700
100,000 3,000 9,000
200,000 6,000 18,000
2,300,000 69,000 207,000

而每項申報上限金額加總要超過 207,000 時,選擇這個項目去申報才划算,而收入要超過 2,300,000,且每個項目都能夠申報滿 3% 去申報才划算

有些行業如藝人水電工網紅等有機會用到,一些設備如麥克風、錄音工具、燈光等等的道具,相關設備都有機會扣除,所以平時必須把所有憑證都收集起來來當作報稅使用,但若收入沒有超過 2,300,000,則還是使用 薪資特別扣除額 去折抵扣稅比較划算

項目 說明
職業專用服裝費 從事職業所必需穿著且非供日常生活穿著使用之特殊服裝或表演專用服裝,其購置、租用、清潔及維護費用。
進修訓練費 參加符合規定之機構開設職務上、工作上或法令要求所需特定技能或專業知識相關課程之訓練費用
職業上工具支出 購置專供職務上或工作上使用書籍、期刊及工具之支出。但其效能非 2 年內所能耗竭且支出超過 8 萬元者,應逐年攤提折舊或攤銷費用,應採用平均法,耐用年數為 3 年
B - 職業上工具支出

若收入為 7,000,000,因工作需要購買攝影器材花費 720,000,因符合職業上工具支出,且非 2 年內所能耗竭及支出超過 8 萬元,所以可以分 3 年平均攤提折舊費用,720,000 分 3 年平均每年 240,000

但收入 7,000,000職業上工具支出 申報上限為收入的 3%,所以實際可申報的上限為 210,000 (7,000,000 * 3%),所以最後只能申報 210,000

項目 案例 1 案例 2 案例 3
收入 7,000,000 7,000,000 2,300,000
申報收入上限 3% 210,000 210,000 69,000
工具支出 720,000 80,000 207000
分 3 年攤提折舊平均每年費用 240,000 26,666 69,000
最後申報金額 210,000 26,666 69,000

案例 1 的最後申報金額為 210,000,所以超過 薪資特別扣除額 207,000,所以使用薪資必要費用申報會比較划算

案例 2 的最後申報金額為 26,666,若與其他 職業專用服裝費進修訓練費 的費用加總有超過 薪資特別扣除額 207,000,申報才比較划算,不然的話就直接使用原本的 薪資特別扣除額 207,000 申報就好

案例 2 的最後申報金額為 69,000,若與其他 職業專用服裝費進修訓練費 的費用加總有超過 薪資特別扣除額 207,000,申報才比較划算,不然的話就直接使用原本的 薪資特別扣除額 207,000 申報就好

因為工具支出當符合 非 2 年內所能耗竭且支出超過 8 萬元,都必須分 3 年平均攤提,不能前面報多,後面報少,只能使用平均的方式攤提,所以會導致能夠申報的額度降低,除非其他的費用能夠加總超過 薪資特別扣除額 207,000,不然通常使用薪資必要費用申報扣除的費用都很少

4.2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適用本人,配偶或撫養親屬

領有身心障礙手冊,醫師診斷證明書影本,不限等級,每人可扣除 207,000,不能用重大傷病卡替代身心障礙手冊影本

身心障礙綜合所得稅優惠,對領取身障生活補助影響

補助的條件是以 「全家的收入/財產」 來算的。那麼 「全家」的定義 依社會救助法第5條,應包括:配偶一親等直系血親同一戶籍共同生活之其他直系血親、認列綜合所得稅扶養親屬免稅額之納稅義務人。

假設 A 小王 為身心障礙人士,B 老王A 小王 列為扶養人,則 B 老王 就享有 「身心障礙扣除額 207,000」,但 B 老王 會計算為 A 小王「全家的收入」,所以當 全家的收入/財產變高,就有可能讓身障者 A 小王 不符合領生活補助的條件,導致因小失大的狀況發生,因此要特別注意。

4.3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適用受撫養子女

家中有 5 歲以下幼兒,可扶養且使用幼兒學前扣除額,每人最高 120,000

無法使用「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條件
  1. 減除幼兒學前扣除額+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後,全年綜合所得稅、配偶的薪資所得、各類所得分開計算稅額,稅率 20% 以上
  2. 選擇股利所得28% 單一稅率 分開計算
  3. 基本所得超過 6,700,000

4.4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

適用受撫養子女

扶養大專院校以上的子女,就可扣除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每人最多 25,000

低於 25,000 以實際金額扣除。如接受政府補助,需扣除補助,剩下餘額再申報。

無法使用「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條件
  • 就讀空大、空中專校及五專前 3 年不適用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

4.5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適用本人,配偶或撫養親屬

一戶有 270,000 以內的存款利息所得就能扣除

儲蓄投資類型
  • 存款利息 (所得格式為5A金融機構)
  • 儲蓄性質信託資金收益
  • 放棄適用緩課規定或送存集保公司時之營利所得
  • 87 年 12 月 31 日以前取得公開發行並上市之緩課記名股票,於轉讓、贈與或作為遺產分配 (所得格式為71M)

4.6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

適用本人,配偶或撫養親屬

有請看護,或是入住長照機構,就可以使用此扣除額,每人最高 120,000,詳細規範如下方。

  1. 符合「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 46 條第 1 項第 8 款至第 11 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第 2 條第 1 項規定得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資格的被看護者
  2. 依長期照顧服務法第 8 條第 2 項規定接受評估,失能等級為第 2 級至第 8 級且使用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基準服務
  3. 入住住宿式服務機構全年達 90 日
無法使用「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條件
  1. 減除幼兒學前扣除額+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後,全年綜合所得稅、配偶的薪資所得、各類所得分開計算稅額,稅率 20% 以上
  2. 選擇股利所得28% 單一稅率 分開計算
  3. 基本所得超過 6,700,000

4.7 財產交易損失扣除額

適用本人,配偶或撫養親屬

買賣房子時,若有損失金額,可以抵扣當年度的財產交易所得

如果當年度財產交易所得無法抵銷,在往後 3 年內都可以再抵扣

只能折抵財產交易所得,其他類型所得無法折抵

5. 基本生活費差額

適用本人,配偶或撫養親屬

基本生活費為每人 192,000,基本生活費是政府認為一個人維持一整年生活基本需求需要的錢,所以花費在基本生活費以內都是當作免稅額度,你的生活救命錢不會課稅

2. 免稅額3. 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4. 特別扣除額 這些會當作是你生活 真實的花費金額

基本生活費差額 = 基本生活費 * 申報人數 - 真實的花費金額

所以當你真實花費金額比預估的基本生活費 ,計算出來的差額,會當作 額外的免稅扣除額

但當你真實花費金額比預估的基本生活費 ,計算出來的差額是負數以下,就當作 沒有這個差額可以扣除

基本生活費差額差額 說明 結果
正數 花費比政府預估的 差額部分當作 額外的免稅扣除額
0 以下負數 花費比政府預估的 沒有可額外扣除額度

5.1 基本生活費差額計算

2. 免稅額3. 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4. 特別扣除額真實花費金額,但不能包含下列額度

  •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 財產交易損失扣除額

所以如果有不同的報稅狀況,來計算基本生活費差額,則會像這樣

項目 A. 單身 B. 夫妻 C. 四口之家(含大專院校1人) D. 六口之家(含大專院校、5歲以下及須長期照顧之身心失能者各1人)
2. 免稅額 92,000 184,000 (92,000 * 2) 368,000 (92,000 * 4) 552,000 (92,000 * 6)
3. 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 120,000 240,000 (120,000 * 2) 240,000 (120,000 * 2) 240,000 (120,000 * 2)
4. 特別扣除額 - 儲蓄投資 15,000 30,000 30,000 30,000
4. 特別扣除額 - 身心障礙 0 0 0 0
4. 特別扣除額 - 教育學費 0 0 25,000 25,000
4. 特別扣除額 - 幼兒學前 0 0 0 120,000
4. 特別扣除額 - 長期照顧 0 0 0 120,000
真實的花費金額 227,000 479,000 663,000 1,087,000
基本生活費金額 192,000 384,000 (192,000 * 2) 768,000 (192,000 * 4) 1,152,000 (192,000 * 6)
基本生活費差額 -35,000 => 0 -95,000 => 0 105,000 65,000

這樣算下來 A. 單身B. 夫妻 因為花費比較多,所以沒有額外的免稅扣除額

C. 四口之家(含大專院校1人) 則有 105,000 額外的免稅扣除額

D. 六口之家(含大專院校、5歲以下及須長期照顧之身心失能者各1人) 則有 65,000 額外的免稅扣除額

計算所得淨額

所得稅公式 = 1. 所得總額2. 免稅額3. 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4. 特別扣除額 (– 5. 基本生活費差額)= 所得淨額

在知道所有的稅的金額怎麼來的之後,就可以知道抽得稅是要扣除基本一般日常所需後,有剩餘的部分才會扣稅

所以現在就可以來計算各個不同狀況,需要扣稅的 所得淨額 是多少,假設每個可以工作的人,年收入是 700,000

項目 A. 單身 B. 夫妻 C. 四口之家(含大專院校1人) D. 六口之家(含大專院校、5歲以下及須長期照顧之身心失能者各1人)
1. 所得總額 700,000 1,400,000 1,400,000 1,400,000
2. 免稅額 92,000 184,000 (92,000 * 2) 368,000 (92,000 * 4) 552,000 (92,000 * 6)
3. 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 120,000 240,000 (120,000 * 2) 240,000 (120,000 * 2) 240,000 (120,000 * 2)
4. 特別扣除額 - 儲蓄投資 15,000 30,000 30,000 30,000
4. 特別扣除額 - 身心障礙 0 0 0 0
4. 特別扣除額 - 教育學費 0 0 25,000 25,000
4. 特別扣除額 - 幼兒學前 0 0 0 120,000
4. 特別扣除額 - 長期照顧 0 0 0 120,000
真實的花費金額 227,000 479,000 663,000 1,087,000
基本生活費金額 192,000 384,000 (192,000 * 2) 768,000 (192,000 * 4) 1,152,000 (192,000 * 6)
基本生活費差額 -35,000 => 0 -95,000 => 0 105,000 65,000
4. 特別扣除額 - 薪資所得 207,000 414,000 (207,000 * 2) 414,000 (207,000 * 2) 414,000 (207,000 * 2)
4. 特別扣除額 - 財產交易損失 0 0 0 0
所得淨額 266,000 532,000 218,000 -166,000

A. 單身所得淨額 266,000

1. 所得總額 (700,000)2. 免稅額 (92,000)3. 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 (120,000)4. 特別扣除額 (15,000 + 207,000) (– 5. 基本生活費差額 (0)) = 266,000

B. 夫妻所得淨額 532,000

1. 所得總額 (1,400,000)2. 免稅額 (184,000)3. 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 (240,000)4. 特別扣除額 (30,000 + 414,000) (– 5. 基本生活費差額 (0)) = 532,000

C. 四口之家 (含大專院校1人) 所得淨額 218,000

1. 所得總額 (1,400,000)2. 免稅額 (368,000)3. 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 (240,000)4. 特別扣除額 (30,000 + 25,000 + 414,000) (– 5. 基本生活費差額 (105,000)) = 218,000

D. 六口之家 (含大專院校、5歲以下及須長期照顧之身心失能者各1人) 所得淨額 -166,000

1. 所得總額 (1,400,000)2. 免稅額 (552,000)3. 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 (240,000)4. 特別扣除額 (30,000 + 25,000 + 120,000 + 120,000 + 414,000) (– 5. 基本生活費差額 (65,000)) = -166,000

所得淨額為負,免繳稅

計算所得稅,看懂綜合所得稅稅率級距表

所得稅公式 = 1. 所得總額2. 免稅額3. 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4. 特別扣除額 (– 5. 基本生活費差額)= 所得淨額

在使用所得稅公式計算後,可以知道扣除完一些免稅額度後,自己的額外需要扣稅的所得淨額是多少,用所得淨額可以去計算自己要繳的稅有多少

但所得稅是累進稅率,當你的所得淨額越多,需要繳的稅 % 數 也會越來越高,然後大家會很常看到下面這張所得稅表

綜合所得淨額 稅率 累進差額
0 ~ 540,000 5% 0
超過 540,000 ~ 1,210,000 12% 37,800
超過 1,210,000 ~ 2,420,000 20% 134,600
超過 2,420,000 ~ 4,530,000 30% 376,600
超過 4,530,000 以上 40% 829,600

之前看到這張表會有些疑問

  1. 所得淨額超過 540,000 然後稅率直接從 5% 變成 12% ? 多賺超過 1 塊就要多繳那麼多稅? 也太坑了
  2. 累進差額是在幹嘛?

1. 累進稅率計算方式?

在這裡的累進稅率其實是分開計算的 540,000 以下的金額稅率是 5%,金額在 540,000 ~ 1,210,000 之間的所得淨額稅率才是 12%,不會有重複課稅的狀況

所以假如我現在的 所得淨額5,000,000,那放到這張綜合所得稅稅率級距表會看到稅是這樣課徵的

綜合所得淨額範圍 計算金額 稅率 課稅金額 (計算金額*稅率)
0 ~ 540,000 540,000 5% 27,000
超過 540,000 ~ 1,210,000 670,000 12% 80,400
超過 1,210,000 ~ 2,420,000 1,210,000 20% 242,000
超過 2,420,000 ~ 4,530,000 2,110,000 30% 633,000
超過 4,530,000 以上 470,000 40% 188,000

計算金額的加總 540,000 + 670,000 + 1,210,000 + 2,110,000 + 470,000所得淨額5,000,000,但每個金額是分段課徵不同稅率級距的稅

所以總稅額會是 27,000 + 80,400 + 242,000 + 633,000 + 188,000 總共是 1,170,400 的所得稅,佔所有 所得淨額23.408% (1,170,400 / 5,000,000),不是全部都課 40%,但這個金額對於一般上班族還是有點痛

2. 那累進差額是在幹嘛?

那到這裡會有些疑問,如果累進稅率是這樣計算,那原本 綜合所得稅稅率級距表 中的 累進差額 到底是在幹嘛?

這個 累進差額 其實就只是讓你比較好計算,不需要分段計算這麼麻煩,讓你直接用 所得淨額 去乘以 累進稅率,最後再扣掉累進差額就可以獲得最後要繳的稅

所以 所得淨額5,000,000,直接乘以累進稅率 40% 會得到 2,000,000,然後再扣掉 累進差額829,600,就可以獲得要繳的稅是 1170400 (2,000,000 - 829,600),與上面計算的累進稅率所得稅是一樣的

所以累進差額就是他直接幫你計算前面額外多扣的稅有多少數值而已

累進差額計算方式

A. 累進稅率 40%
綜合所得淨額範圍 計算金額 原始稅率 差額稅率 差額金額 (計算金額*差額稅率)
0 ~ 540,000 540,000 5% 35% 189,000
超過 540,000 ~ 1,210,000 670,000 12% 28% 187,600
超過 1,210,000 ~ 2,420,000 1,210,000 20% 20% 242,000
超過 2,420,000 ~ 4,530,000 2,110,000 30% 10% 211,000
超過 4,530,000 以上 470,000 40% 0% 0

所有差額金額加總 189,000 + 187,600 + 242,000 + 211,000829,600,為 累進稅率 40%累進差額

B. 累進稅率 30%
綜合所得淨額範圍 計算金額 原始稅率 差額稅率 差額金額 (計算金額*差額稅率)
0 ~ 540,000 540,000 5% 25% 135,000
超過 540,000 ~ 1,210,000 670,000 12% 18% 120,600
超過 1,210,000 ~ 2,420,000 1,210,000 20% 10% 121,000
超過 2,420,000 ~ 4,530,000 2,110,000 30% 0% 0

所有差額金額加總 135,000 + 120,600 + 121,000376,600,為 累進稅率 30%累進差額

C. 累進稅率 20%
綜合所得淨額範圍 計算金額 原始稅率 差額稅率 差額金額 (計算金額*差額稅率)
0 ~ 540,000 540,000 5% 15% 81,000
超過 540,000 ~ 1,210,000 670,000 12% 8% 53,600
超過 1,210,000 ~ 2,420,000 1,210,000 20% 0% 0

所有差額金額加總 81,000 + 53,600134,600,為 累進稅率 20%累進差額

D. 累進稅率 12%
綜合所得淨額範圍 計算金額 原始稅率 差額稅率 差額金額 (計算金額*差額稅率)
0 ~ 540,000 540,000 5% 7% 37800
超過 540,000 ~ 1,210,000 670,000 12% 0% 0

所有差額金額為 37,800,為 累進稅率 12%累進差額

扶養

注意,受撫養的人的所得也要一起申報,會一起納入所得稅,若受撫養人所得低於 免稅額扣除額 總額,就可以節稅

扶養的條件

1. 本人或配偶直系親屬

不用同住,不用同戶籍,但需要有扶養事實

年滿60歲:

  • 可無條件申報

未滿60歲:

  • 年收入 ( 納稅所得 ) 未達NT$ 192,000
  • 領有身心障礙證明
  • 符合長照扣除額資格、身體障礙、精神障礙、智能障礙、重大疾病就醫療養或尚未康復無法工作或須長期治療(須檢附醫生證明)
  • 受監護宣告,尚未撤銷

注意事項:

若是兄弟姊妹 2 人以上共同扶養直系尊親屬,應由兄弟姊妹間協議推定其中 1 人申報扶養,不能重複申報

2. 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未滿 20 歲且未婚

  • 可無條件申報

年滿 20 歲:

  • 仍在校就學,檢附當年度學費收據、學生證正反面影本、在學證明書或畢業證書影本
  • 領有身心障礙證明
  • 符合長照扣除額資格、身體障礙、精神障礙、智能障礙、重大疾病就醫療養或尚未康復無法工作或須長期治療(須檢附醫生證明)
  • 受監護宣告,尚未撤銷

注意事項:

  • 暑修、補習班、國小師資班、就讀語言學校不算是「就學」
  • 一般大學、日夜間部、空大、國外留學(具有正式學籍)及軍校才符合「就學」資格

3. 本人其他親屬或家屬(如伯、姪、甥、舅、孫等)

未滿20歲且未婚:

  • 可無條件申報

年滿20歲:

  • 仍在校就學,檢附當年度學費收據、學生證正反面影本、在學證明書或畢業證書影本
  • 領有身心障礙證明
  • 符合長照扣除額資格、身體障礙、精神障礙、智能障礙、重大疾病就醫療養或尚未康復無法工作或須長期治療(須檢附醫生證明)
  • 受監護宣告,尚未撤銷

注意事項:

  • 同居一起生活
  • 非同一戶籍者,須提出受扶養切結書
  • 暑修、補習班、國小師資班、就讀語言學校不算是「就學」
  • 一般大學、日夜間部、空大、國外留學(具有正式學籍)及軍校才符合「就學」資格

扶養親屬所得稅節稅

扶養親屬雖能減免免稅額、扣除額,但扶養親屬的收入也會一同併入你的應稅所得

假如你欲申報扶養已經退休的父母親,然而,父母每年的股票利息股票交易所得銀行利息收入土地交易所得等等,均須由申報者納稅

是否可節稅 節稅條件
免稅額 + 扣除額 + 基本生活費 > 扶養親屬所得
免稅額 + 扣除額 + 基本生活費 < 扶養親屬所得

扶養常見問題

Q1. 扶養順位

  1. 直系血親尊親屬
  2. 直系血親卑親屬
  3. 家屬
  4. 兄弟姊妹
  5. 家長
  6. 配偶父母
  7. 兒子、兒媳婦、女婿

Q2. 扶養親屬要同居且同一戶籍嗎?

角色 說明
自己以及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 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無須同居,也無須同一戶籍,可以直接在系統上申報扶養
自己以及配偶的其他親屬 ( 叔、伯、舅、姪、甥、媳、孫 ) 同一戶籍者,可直接申報、非同一戶籍者,則要提供受扶養切結書

Q3. 可以申報扶養兄弟姐妹的小孩嗎?

扶養條件

  • 同居事實 + 同一戶籍
  • 非同一戶籍須提出受扶養切結書
  • 得提出兄弟姐妹無法扶養小孩的證明
  • 你符合優先扶養順位 ( 民法第 1115 條 )
條件 說明
小孩未滿 20 歲且未婚 可以申報扶養
小孩已超過 20 歲 提出就學證明、無謀生能力等證明文件

Q4. 國外留學的子女可以申報扶養嗎?

20 歲以上子女若仍在國外就學,仍可以申報扶養。需要提出繳費證明國外學校學生證等就學證明。

在國外遊學、國外就讀語言學校,國稅局解釋,因性質近似於進修補習不具學籍不符合申報條件

參考資料

扣除額

薪資

基本生活費

扶養

股利

捐款

退稅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All rights reserved,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